首页 散文

此篇为大二暑期实践游历于陕西宝鸡而作

我曾调侃“夏天西安似烤箱,而深圳似蒸桑拿”,一个是干热的巅峰,能烧灼你的皮肤,让你能隐隐地闻到蛋白质烤焦的气味儿;另一个是湿热的威压,让你浑身被黏稠的汗液包围,欲哭无泪。早已仰慕其“中国青铜器之乡”的大名,便在舍友的忽悠下,暑期实践决定去宝鸡走一遭,刚一放假,便在西安愤怒地踹一脚下,来到了宝鸡。我心中自是希望宝鸡能稍微凉快些许,但事实证明,温度也是与西安不相上下,只是阴影处纳凉时,吹来的是让人欣慰的凉风,而非西安扑面而来的热风。

坐上从城郊的客运站发往城区的公交,沿着大道前往青铜器博物馆。一路上绿意充盈视野,依稀可见树根下的黄土以及沙石地貌,烈日下掠起的黄沙泛起的光影晃着眼,公交里没有空调,热浪下忽然有了昏昏欲睡的感觉。再往里一点儿,一座天桥横贯在半干涸的河道上,热风拨开麦色的杂草丛,划过闲坐在其中的人的脸颊;一只风筝孤零零地乘风而飘,孩子牵着线在丛中奔跑;河堤旁的市政公园,郁郁葱葱,有那么些依水而兴的意味;高楼不多,有正在兴建的安居房工程,还有许多待建的楼盘,作为城市扩张的标志,想必这就是宝鸡市的边界了。

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坐落于石鼓山上,位于中华石鼓园内,我们登过几级石阶,沿着铺好的小道,便进入到了博物馆内部。馆内馆藏丰富,精美的青铜器件泛着金属的光芒,幽黄的灯光下,铭文依稀可见,表面刻着繁复的花纹,浑身散发着厚重的沧桑感。如今虽然它们已被淘汰,但是却是如此古朴优雅,静静地立在展柜里,诉说着历史无尽的奥秘,追忆曾经的辉煌。

知道“中国”二字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吗?1963年出土于宝鸡的西周初年青铜器“何尊”,在内胆底部有铭文122字,其中有“余其宅兹中或,自之薛(义)民”字样,“中或”就是指中国。在历史的研究中,第一手资料的价值最高,在研究还没有典籍记载、文字还没有普及的年代,是一件让考古学家们抓耳挠腮,头疼欲裂的事,而这时能发掘出一样青铜器,并在铭刻的文字中追寻到历史的步伐,这怎么不会让人热泪盈眶?

给我们讲解的是个年轻小伙子,我们顺着他的目光略过一件件青铜器件,边听着讲解,边阅读着旁边的介绍,一幅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画卷从未如此清晰地展现在眼前。时间,不知不觉已过去了2个小时,腰酸背疼的感觉开始侵占我们的大脑,脚踝也有些麻木了。我们走到展厅的一处拐角处,人突然多了起来,无意间蹭到了讲解员的体恤衫,冰凉的空调下,居然已经湿透了,满是汗酸味。我迎着他的目光,微微一笑,点点头,示意他继续讲下去。

从博物馆里出来,顺着山道从另一边下来,猛得抬头,一江之隔,鳞次栉比的楼宇沿江而兴,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漂浮着少许的船只。我眯着眼睛,捕获着城市的边沿,在心中悄悄拓印出城市的轮廓,啧啧称赞。

宝鸡虽然没有大城市的气魄,却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气息,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很舒服,一切都那么和谐。同为历史人文的重镇之地,没有帝都的傲娇,也没有西安的厚实,如今“越青铜的锈迹兮,见宝鸡之流光”,青铜之光从不向外泄展露霸气,而是徜徉在每一个宝鸡人的日常生活中,融入在城市的血脉中。




文章评论

captch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