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日记

孔子并不非是像神仙一样无所不能、无所不知,说一句话就能地动山摇,他也有自己的无奈

孔子是谁?相信大家都知道,现在随便在路边问一个人,肯定没有不知道的,就连路边要饭吃的至少也知道有这么一个人。孔子,可以说他奠定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基础,其思想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他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,被人们尊称为为“圣人”。

但是却很少人知道,孔子并不非是像神仙一样无所不能、无所不知,说一句话就能地动山摇,他也有自己的无奈;他并非整天一副君子模样,和蔼可亲、恭恭敬敬,他也有失态的时候;他的生活并非有我们想的那么好,他也有困窘的时候。总之,让我们一起摘下孔子的光环,去品阅一下另一个孔子的人生百态。

不入世的孔子

或为孔子曰:“子奚不为政。”子曰: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施与有政。’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”

子曰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

在我们的印象中,孔子治理国家是有那么一套,难怪俗话说:“半部论语治天下。”自然,孔子也应该是期望从政治天下的。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?

从孔子的言论中,可以看出,孔子的志向并不是仕途,而是能够在平民百姓中推广“仁”的思想,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、和谐共处,他就满足了。也就是说,孔子可能更喜欢默默无闻,而不是惊天动地。

也会认错的孔子

阳货:“怀其宝而迷其邦,可谓仁乎?”子曰:“不可”

问:“好从事而 失时,可谓智乎?”曰:“不可。日月逝矣,岁不我与。”

孔子曰:“诺。吾将仕矣。”

孔子一向是跟别人讲道理,拥有一个“好舌头”。但是,再好的舌头也有打结的时候,在阳货咄咄逼人下,孔子只有低头的份。根据前面的分析,孔子并不向往着当官,所以他也就敷衍地回答了一下,但是自己明明有理,干嘛要认错呢!可能孔子也是有苦衷的吧。

无奈的孔子

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。”

子曰: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。”

对比以上两句,相信疑问马上就会浮现,同样是孔子,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!当自己不被别人理解时,道路行不通,他就要像李白那样“明朝散发弄扁舟”,这是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排遣,但是他却教过弟子“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”,可见孔子也有自己无奈。

善于伪辩的孔子

子入太庙,每事问。或曰:“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?”子闻之曰:“是礼也。”

当被人说你坏话时,傻瓜会跟他吵架,一般人会讲道理,而高人就会伪辩,孔子就是这么做的。孔子的伪辩挺有艺术的,短短三个字,不仅展现了自信,还在根本上否定了对方的说法,相当有才。

衰老的孔子

子曰:“甚矣吾衰也!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。”

身边每每会有人感叹:“唉,人又老了一岁啊!”孰不知孔子也会抱怨,但是他衰老的理由却让人破涕为笑——梦不见周公,要知道,一般老年人才会夜长梦多,天天见周公,那岂不是孔子还年轻?不过,周公对于孔子来说却是意义重大,他是孔子的信仰,孔子尊重他,甚至希望梦中相见,这也反映出孔子对周礼的极大推崇。

挑食的孔子

孔子吃饭是“色恶,不食。臭恶,不食。失饪,不食。不时,不食。割不正,不食。不得其酱,不食。”

一连上来就七个“不食”,可见其饮食要求之高,换句话说,如果孔子生活在现代,用我们的话说就叫“挑食”,像他这样呆在中国,用不了几天就会饿死。说是这样说,但是这也反映出孔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,饮食就是一方面。

悲伤的孔子

颜渊死,子曰:“噎!天丧予!天丧予!”

在我们眼中,孔子是充满睿智的,我们相信他早已看破红尘。面对生死应当是平静的。可是当孔子的得意门生死后,就像孩子失去了最心爱的玩具,悲伤到不能自拔,就连自己的生命也要搭进去。可见颜渊对孔子是有多重要,就像他的至亲一样。

幽默的孔子

子畏于匡,颜渊后。子曰:“吾以汝为死矣。”曰:“子在,回何敢死?”

幽默是是人的天性,孔子也不例外,当自己的弟子晚到时,还不忘来个黑色幽默,整得弟子吓了一跳,赶紧恭恭敬敬地行礼:“您在,我哪敢死呀!”。不过孔子虽然幽默,但是这丝毫不能掩饰他的担忧,幽默中参杂少许的沉重,总给人一种别扭。

我们再来看一看孔子轻快一点的幽默吧,孔子说:“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。”好色是人的天性,好德需要人在后天的学习中培养出来,孟子曰:“食色,性也。”自古就有“英雄难过美人关”的说法。用德和色进行相比,真是精妙又风趣。

愤怒的孔子

原壤夷俟。子曰:“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是为贼,以杖叩其胫。”。

孔子对于自己厌恶的人并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,就像他说的:“不以德报怨,以德报德,以直报怨。”对于他反感的原壤,他先是骂了几句,结果还不够,最后还动手,可见孔子爱憎分明。

困窘的孔子

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。子路愠,见曰:“君子亦有乎?”子曰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

孔子的神人形象并非我们现代人才有,古时候的弟子也有,他们相信像孔子一样的君子是与凡人不同的,但是没想到,君子也有挨饿的时候,也有困窘到束手无策的时候。

还是孔子说的有内涵,君子的不同不是在物质上的不同,而是精神行为上的不同,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有点像鲁迅笔下的“阿Q精神”。

结语

孔子也是常人,也有人的七情六欲,在遭遇苦恼时也会困惑,在生气时也会发怒,在面对困难时也会束手无策,在悲伤面前也会不能自拔,在生活中也会感叹衰老,他也有人性中不可避免的阴暗与消极。

孔子是圣人 ,这毫无疑问,但他更是人,一位普普通通的人,因为他生活在社会里,跟我们每一位普通人生活在一起,所以当我们再看孔子时,不妨摘下他头顶上的光环,我相信这更是孔子!




文章评论

captcha